close

第三次作業 - 後現代設計美學法則的運用與練習

 

班級:四建築二A

學號:B10433312

姓名:廖哲偉

指導老師:楊裕富 博士

 

現代設計

安藤忠雄 4x4住宅

現1

現5

 

座落在瀨戶內海與一條繁忙的街道之間,鄰近沒有其他的住宅外。安藤根據業主的需求和場地特性為 4 x 4 住宅定制了簡潔直白的設計方案,並且為了紀念 1995 年 1 月 17 日的阪神大地震,安藤賦予了它足夠的高度,使站在樓上的人視線可以跨過海域,遠眺位於 淡路島上的震中央。也由於場地局限,建築面積僅為 4 x 4 米,使這所住宅建成時就像一座遺世獨立的燈塔,靜靜地接受著海風的洗禮。

完成不久後,他就接受另一位業主的委託,著手建造第二棟 4 x 4 住宅。儘管這樣第一棟建築的獨特性就不存在,安藤還是欣然“複製”出第二棟 4 x 4 住宅,並安排兩棟建築比鄰而立。不過這回他採納了新業主的建議,取代混凝土而改用木材。新建築僅在拐角處才讓面板位置後移,露出了木材的原形。兩所住宅造型和規模幾乎一模一樣,它們也並非全無差異。最明顯的差別來自垂直通道。新建築取代舊建築頗費空間的之字形樓梯,改用電梯,從而重組頂樓的格局,完整地開闢出了一塊最重要的領域:廚房、餐廳與客廳的組合區域,並且從這裡便可眺望 淡路島的風景。

安藤把新建築命名為“續作”( The Sequel ),它與原先的 4 x 4 住宅均具有不同的樓層功能,而分別使用木材與混凝土只產生了細微的差別:新建築採用松木板構架和泡桐木地板,其外部的水泥板覆層外牆和舊建築暴露在外的混凝土牆依然十分相似。

兩棟住宅的頂樓勻稱對立,猶如彼此的鏡像一般。安藤解釋到建造這對雙子樓的用意在於形成一個面向大海的天然門戶,藉此增強建築與環境的聯繫,並具有更強的建築表現力。

 

形的感受:

運用面的關係來表達住宅的塊體感,整體像是四個方塊和麵的堆疊。

 

色彩的感受:

兩棟比鄰而居的住宅,雖然材質不同,但兩棟住宅皆呈現灰色系,同為無彩色系,並且互為相似色。

 現3

質感:

兩者運用不同材質來表現不同的質感。

 

紋感:

一棟使用清水混擬土,運用其特有紋路與分割現來表達他的質感與紋感;而另一棟使用木材,遠看運用木材與木材間的接合現來呈現木材之紋感,近看則是木材本身之紋路。

 

量感:

使用方塊去作堆疊與推移,並使用灰色系作為主要色彩,原本呈現較厚重之感,卻因最上方推移的方塊,而有了輕巧感。

 

統一(集中):

基本上是統一大小的方塊去做堆疊,並因上層推移的分塊,產生統一中求變化的效果。

 

平衡(對稱):

單體來說推移出的比例與原先的塊體呈現一個微妙的平衡感,而兩棟建築比鄰而居,也成為垂直線對稱,外觀剛好是相稱相反的狀況。

 現4

韻律:

不論是正面或是側面之開窗,幾乎全是等距,清水混凝土與木材之運用也是規律的排列,呈現出現代建築之韻律感。

 

和諧:

兩棟比鄰而居雖材質不同,但因形體相同,對稱方式擺放,而有和諧之感。

 現2

對比:

運用相同的形體,不同材質去表達對比感。而看來輕巧的大面積開窗與厚重的外牆材質,也表現出量感的對比。

 

後現代建築:

美國新奧爾良義大利廣場

後1  

後5

廣場中心部分開敞,一側有祭台,祭台兩側有數條弧形的由柱子與簷部組成的單片柱廊,前後錯落,高低不等。這些柱子分別採用不同的羅馬柱式,祭台帶有拱券,下部臺階呈不規則形,前面有一片淺水池,池中是石塊組成的義大利地圖模型,長約24米。

新奧爾良廣場出現了一些作品,一系列弧形的牆面,高高低低地排列著,好像舞臺的佈景。這些作品的中央是一個高大的拱門,拱門背後還有一個小的拱門,拱門兩側是弧形的廓子,仿佛張開雙臂歡迎著人們的到來。建築作品廣泛的採用了後現代主義代表的拼貼手法,將各種古典柱式加以引用和變形,比如將作品的柱子、柱頭、拱門、額枋各部分都漆上光亮的顏色,赫色、黃色或者橙紅色,還有些柱子或柱頭是用閃亮的不銹鋼包裹起來的。噴泉的水在層層疊疊的廣場地面上傾瀉奔流著,發出汩汩的響聲,額枋底下有時也 有水流噴射而出,形成一個個流動的水柱。最滑稽的是,據說摩爾將自己的頭像放到柱子上做噴水口的裝飾。

似乎這一切還熱鬧不夠,到了晚上,這些建築又亮起了藍色或橙色的霓虹燈,同時噴泉停止了噴射,所有的水全部流入中央的水池。水池中有一個 由卵石、板石和大理石砌成的島嶼,島嶼的形狀很明顯,就是一幅義大利地圖。

而義大利是西方古典建築的發源地,新奧爾良廣場中古典建築元素的使用,也許意在使人追想凱撤時代義大利的榮耀和光輝,而水池中央的義大利地圖,更引發來此的義大利人無限的鄉情。也有人認為整個廣場是一片瘋狂雜亂的景觀,似乎是把古羅馬的廣場搬到了美國的現代賭城拉斯維加斯,簡直俗不可耐,簡直是對古典建築的褻瀆和極大的不尊重。整個義大利廣場的處理既古又新,既真又假,既傳統又前衛,既認真又玩世不恭,既嚴肅又嬉鬧,既俗又雅,有強烈的象徵性、斜事性、浪溫性。建成後,意裔居民常在這裡舉行慶典儀式和聚會,它同時也是一處休憩場所,受到群眾的歡迎。

但建築界貶褒不一。有文章說:“建築難得使人快樂、浪漫、高興和有愛的感情,義大利廣場是難得的便外作品之一”,另外又有人說它“極端令人厭惡”“噴泉是一連串的玩鬧,總起來說,它不過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出滑稽戲。”

 

空間感:

微弧形柱形成柱廊的效果,雖然不是完全性的圍封,但已為塑出空間感,高度不一的柱列形式,也塑造出了空間層次感。另外彩度較高的顏色較逼近群眾,然後逐步降低彩度,形成一種特有的層次感。不同的彩度有不同的柱頭形式,各區因為強烈的色彩變化,距離被強化,也加深透視感。

 

敘事感(抽象敘事:象徵,具體故事:情節)

把人頭掛在牆上作為噴水口,用的還是建築師自己的頭,十分的特別。同時摩爾把五種常見的古典柱式,都運用在這裡。但他不是單純的挪用,而是改變它們慣有的材質與色彩,或是解構它們的形式,以營造幽默與趣味的效果。

 後3

超現實感:

空間由不同的元素做為結合有古典與現代的對比,建築物形體之高低落差,色彩的變化,就好像走進一幅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之中,體驗不同角度所看見的事物。

 後4

科技感:

若從平面圖來看出,廣場是以一個同心圓持續向外擴散,幾何形的形體外觀,會讓人與科技感做為聯想。

 

定型化符碼之造形元素:

鋪面材料组成一圈圈的同心圓,即以西西里島為中心。廣場有兩條通路與大街連接,一個入口有拱門,另一邊則是凉亭,都與古代羅馬建築相似。這些建築形象表明它是義大利建築文化的延續。

 

調性:

整體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結合古典柱式做為對比,而其在像在材質等地放也皆使用這種又古典又現代的方式去做對比,作為此作品之整體調性。

 後2

用典、比喻與諷喻:

美國新奧爾良市是義大利移民比較集中地城市,因此建築師選用這種方式來呈現作品,像是運用了古典的柱式,並於廣場中心放上地圖。

 

裝飾(莊嚴):

使用古典主義建築的符號,例如柱式、拱門。但其實這些對建築本身的結構都沒有太大意義,只是裝飾性質罷了。不過也有濃厚的人文色彩,那就是藉此調侃現代主義。

 

文脈(崁入):

追求所謂的喚起歷史的回憶(實際並非是準確的歷史含義)和地方事件之感,這廣場的建成也讓義大利移民有濃厚又另類的鄉感。

 

台灣本土作品

國立資訊圖書館

台1  

基地座落於都市與綠帶兩種不同環境之間,因此建築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綠帶側是以L型平面創造中庭空間,並連結鄰近的開放綠地,當外牆波光曲線穿梭茵草綠蔭中,彷彿置身原始森林。而都市側是大廈林立的都會叢林,外牆躍動的水平帶窗與車流相互共鳴,帶動了都會活力與人潮。圖書館佇立在都市與綠帶中間,融入現實環境同時創造不同美學氛圍。並以時空光廊連結兩處通道就像穿越世外桃花源的。

建築試圖反映本土地域意象,以水波紋轉化成建築皮層波褶,光影的漸層變化讓立面呈現出河流波光之美。並以流線型的水平帶狀窗依附於皮層上,展現出清透、多層次的流動感。外在曲面形體與圓形馬賽克材質反映著河川波紋與卵石意象,讓建築即成為都市的象徵,亦成為在地居民文化認同之新地標。室內延續流動概念,透過光帶天花引導人群行進動線。網路及相關線路隱藏在光帶天花內,穿梭於各樓層的空間中,透過網路,每一個閱讀角落得以與全世界接軌。

不同高低、傾斜的水平帶窗外牆,除了引進不同的日光量與戶外景色,也創造了各種閱讀空間的可能性。有面臨寬闊景致的休閒桌椅及沙發、光線均勻穩定的實木閱覽桌、遠眺中庭的臨窗吧台桌、親近自然半戶外故事區,以及隨天幕變色圓形天窗等空間設計,提供不同個性的讀者一方適情適性的閱讀角落。設計與實踐上皆突破傳統圖書館既有的印象,透過在地性的涵構重新詮釋地域美學,並以永續的思維創造都市與綠地和諧共存的環境,讓閱讀行為與自然發生密不可分的關係。

 台2

空間感:

由於建築的L型平面,帶出中間的庭院,而建築物本身之波動感,當陽光灑落時,又運用光影在中庭空間產生不同的空間層次感。

 

敘事感(抽象敘事:象徵,具體故事:情節)

以水波轉化為建築本身之波摺,光影則表現波光,總體展現出流動感,利用曲面形體與馬賽克反映波紋與卵石。而老師您也曾在FACEBOOK上介紹此作品,並提到最簡要的說法便是「河流孕育了城市」及「資訊時代流動之速狀若河流」這兩點主軸意象。

 

超現實感:

不論是建築物本身的波動感配合光影和玻璃,或是側邊看起來較幾何的凹凸與玻璃帷幕,皆有流動與溶解之感。

 台3

科技感:

運用之手法與材質,和側邊的玻璃帷幕與其幾何的凹凸窗台和開口,皆呈現一種科技感。

 

調性:

整體為了呈現資訊流動與河流孕育了城市的兩大主軸,運用建築物的波動與許多細節去呈現河流的流動感流線型,為此作品之統一調性。

 1560390_1456111244699961_7315173135424144066_n

用典、比喻與諷喻/文脈(崁入):

同前面所說過的,簡要來說是為展現「河流孕育了城市」及「資訊時代流動之速狀若河流」這兩點主軸意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torLiao 的頭像
    VictorLiao

    VictorLiao的部落格

    Victor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